目标任务进度奖 第一组 江北新区 第二组 六合区 第三组 建邺区
重大项目推进奖 第一组 江宁区 第二组 六合区 第三组 建邺区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实际利用内资338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45.15亿美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342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5989.4亿元!极不平凡的2020年,南京招商战线高潮迭起,捷报频传,招商目标全面达成,实际利用内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双倍完成任务,为全市实现4.5%的GDP增速提供了“硬核支撑”。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以来,南京克服疫情影响,拿出非常之力链接全球资源,厚植竞争优势。尤其是四季度,各板块以冲刺决战的姿态再上“擂台”,保持突破态势、增创特色优势、积累发展胜势,不断刷新高质量招商的“南京速度”。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各路资本竞相抢滩,高端活动亮点纷呈,“投资南京”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两个“五年规划”转承之际,南京以招商的突破,推动发展的突围,交出夺取“双胜利”的厚重答卷。
牵住“牛鼻子”,大项目助推大发展
翻开去年四季度的招商“成绩单”,南京各板块“围猎”大项目、收官“十三五”的信心决心力透纸背——
10月29日,建邺区南下深圳“相亲”,成功牵手宝能集团、威尔云等一批综合性、功能性总部项目,总投资约112亿元;
11月7日,DXC(惠普企业服务)“情定”浦口高新区,老牌世界500强投资110亿元,建设全球唯一一个软件质量总部基地;
12月16日,江宁区在北京举行推介会,签约了中科院软件所长三角重大基础设施基地二期、中科寒武纪生态基地运营中心等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78亿元。
招商引资是发展的永恒主题,但招什么样的商,南京有自己的标准。南京土地资源稀缺,项目引进靠量未必能胜,贪多定难求全。综合考量土地承载和生态负荷,精准分析项目的产出效率和辐射能力,南京将招大引强的鲜明导向贯穿始终,牢牢牵住优质项目的“牛鼻子”,用项目质量提升经济总量。
亿元以上签约项目的多少,是衡量招商质效的“标尺”。2020年四季度,建邺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以364.4%的目标完成率领跑全市,41个项目紧密结合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为第二个“招商突破年”画上圆满句号。南京“北大门”六合区去年成为招商“擂台赛”异军突起的新势力,核心竞争力就是大项目源源不断,一年揽下6个百亿级的“巨无霸”,亿元以上项目202个,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告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南京既解决“多”与“少”,更解决“好”与“差”,做好“舍”和“得”的选择题,确保招来的都是靠得住的好项目。“只有高质量的项目才能成就将来更大的产业规模、更高的产出总量。”南京市投促局主要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342个,同比增长14.0%,任务完成率高达234.2%。
大项目、好项目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体现在产业的规模上,转化到发展的质量上。南京持续开展“531”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副市级领导、各区(板块)领导分别挂钩联系总投资额50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通过建立项目工作专班,及时跟踪进展,解决疑难问题。去年,南京147个“531”项目中,已有59个在手在谈项目注册领照、81个已签约项目开工运营。
攻关“卡脖子”,强产业呼唤强链条
城市的发展靠产业,产业的优势靠链条。从“4+4+1”主导产业体系,到五大产业地标打造,再到八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南京以优势产业为“圆心”,不断延伸招商引资半径,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强链补链、延链拓链,招商人责无旁贷。南京告别零打碎敲,不再满足于单体项目的招引,而是围绕主导产业加强通盘考量、链式招商,打通产业链堵点、连接产业链断点,有效攻关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环节,形成既有大项目带动、又有中小微支撑的产业梯队。
去年11月28日,南京市主办的轨道交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会上,北京北斗晧永、深圳汇川技术、江苏中车数字科技、南京迪升动力科技等多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竞相落子,助推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强筋健骨”。
面上有统筹,点上有聚焦。各板块招商团队向“链”而动,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四处撒网,打来优质项目“鱼满仓”。
打造“芯片之城”,江北新区依托鲲鹏生态中心,短短一年时间已发展超过500家伙伴企业。去年11月5日,“鲲鹏+昇腾”产业生态创新中心2.0正式启动,通过产业服务、技术赋能、人才培养和生态培育,吸引更多计算产业资源,不断丰富产业内涵和应用场景。
江宁药谷是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重点园区,去年11月28日,一场高质量发展峰会,让江宁药谷不仅收获了学界业界大咖的真知灼见,更签下了30个服务平台类项目和10个产业招商类项目。“这批强链补链项目,既有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企业,还有行业领先的服务机构,对江宁药谷产业生态圈聚集成势具有积极意义。”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链和招商链同频共振,南京新招引的项目含金量十足,适配性超强。2020年,南京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中,“4+4+1”主导产业项目数1435个,占比61.2%;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922个,投资额7325.6亿元,平均单体规模7.95亿元,同比增长16.4%。围绕“四新”“八链”强化关键产业项目招引,新引进八大产业链项目1038个、总投资7736.5亿元,占亿元以上项目比重分别为44.3%、49.7%。
解锁“新路子”,好生态磁吸好资源
去年10月30日,江苏-韩国企业家合作交流会暨第二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现场,LG集团再次追加投资8亿美元,在南京经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项目。扎根南京25年,LG已在宁兴办了8家企业,累计投资额已经高达75亿美元,被商务部称为韩企在华投资的“LG现象”。
招商引资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兄弟城市不断推出升级版服务举措,南京如何脱颖而出?重塑体制机制优势,唯有改革一条路。南京用好“关键一招”,不断蹚深水,闯新路。依托高新园区 “去行政化”改革,南京聚焦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通过KPI考核激发人员能动性,推动服务能力和招商能力再上台阶。深化“放管服”改革,南京先行先试,探索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一业一证”、不动产登记的“南京模式”,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观念不变原地转,思想解放天地宽。南京整合一切力量招大引强,新招奇招迭出。
土地,是项目落地前考虑的第一要素。南京鲜明提出,土地资源再紧也不能紧先进制造业。江宁区率先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优化多种方式保障项目用地,制定区级先租后让政策,办理弹性出让手续,积极推进企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用地预审审批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招商政策不在多和全,关键要有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干货”。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围绕“八大产业链”精准设立专项基金,源码资本、北汽东证、华泰紫金等知名机构纷纷加盟,每支产业链基金规模均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智能装备制造基金规模高达480亿元。去年11月南京创投在北京举行推介会,与会专家感慨:“一个城市围绕细分产业链,同时发布八支专项基金,这种形式是全国首创。”
今年的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推进小米华东总部等400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左右。南京正加快凝聚起条块联动、创新实干、锐意突破的强大合力,切实打好一系列招商引资组合拳,用最佳投资环境集聚最优发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