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对外公布,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从负增长6.8%,到正增长3.2%。上半年中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实现了一个从深蹲到起跳的“V”型反弹。
中国经济因何增长由负转正?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不确定性?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人民网《中国之治》栏目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实时解读。
从-6.8%到3.2%:“这是一个‘瘦V’反弹”
“最亮眼的数据是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在全世界带头走出了V字。这是一个很‘瘦’的‘V’型反弹,也就是说,回升的速度比较快,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汪同三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不仅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主要指标也恢复性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大幅收窄……
再看就业、物价、收入三大民生指标:
失业率下降——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
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由负转正不是自然发生的,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经济复苏创造必要条件。这充分显示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汪同三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又快又准地明确了各方面工作的方向。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体现出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
“在宏观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有度,使宏观经济能够把握住。在微观上,‘六保’工作对于保住微观、搞活微观、促进微观,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汪同三说。
应对下半年不确定性:“要重视结构性问题”
汪同三认为,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打下了坚实基础。疫情期间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回稳复苏、转型升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效应也将在下半年继续显现出更多效果,因此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我们是有信心的。
不过,由于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域,所以,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上半年取得的成绩主要反映在量上,下半年的不确定性来自疫情变化和世界经济形势。疫情是‘黑天鹅’,结构性问题是‘灰犀牛’。下半年,要更多地去解决结构性问题,激发结构性红利,使结构性问题能够取得平衡,或靠近平衡。”汪同三指出,要争取在内需和外需之间、就业和物价之间、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供需结构之间有更稳定的结构。
促进消费恢复:“收入分配是消费恢复的重要切入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制约,促进消费恢复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
汪同三提出:“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才能实现扩大消费,从而推动投资的增加、生产的增加、供给的增加。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收入分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抓住收入分配,就可以找到启动经济、保持经济运行顺畅的切入点。”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点在哪?汪同三指出,这涉及到平衡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建议今后一段工作要把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收入分配工作的重点,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