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博物院收藏有一份“镇馆之宝”——1930年红军第二十二军司令部发布的第一号布告。该布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列入江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1930年红军第二十二军司令部发布的第一号布告。(江西客家博物院供图)
日前,记者看到,该布告呈长方形,横向53厘米、纵向36.8厘米,棉纸质,纸质泛黄。一列四句,每句六字,竖排为17列,全文共计408个字,在落款年月部位加盖篆体字“红军二十二军司令部”圆形公章,布告中间因磨损缺失10余个字。
“红二十二军于1930年9月在信丰正式组建,在此之前已经建制。当年8月,红二十二军军部离开于都向西河开拔,部队经过赣县江口时,候编的二十八纵队,也就是在赣县的游击队,编入二十二军第三纵队。”红色文化专家叶林介绍道。
为适应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移,红一军团前委、中共赣西南特委决定,将赣南工农红军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纵队和东江红军第五十团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简称为红二十二军),归红一军团指挥,陈毅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治委员。
叶林告诉记者,红二十二军在赣南苏区组建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扫清赣南许多白色据点,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如先后攻打瑞金九堡、赣县韩坊的地主土围,形成了于都、赣县、信丰、安远、会昌边界红色区域;在赣县庄坑乡(现阳埠乡境内)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农民打土豪,建立庄坑乡苏维埃政府。
《红军第二十二军司令部布告》(第一号)是1930年红二十二军正式组建后发布的,由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颁布。六字一句,阐明了红二十二军成立的目的、宗旨及其官兵来源,号召广大群众支持革命,踊跃参加红军,消灭军阀地主,以解救工农群众。工农红军模范遵守群众纪律,维护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受群众支持和拥护。
江西客家博物院社会宣教部副主任谢菁告诉记者,该布告原张贴于赣县王母渡镇横溪村聂氏宗祠外墙。20世纪50年代,当地村民将其上交给赣县县委,20世纪80年代转入赣县博物馆,2010年移交至江西客家博物院收藏。
布告为何张贴于横溪村?“虽然第二十八纵队是在江口编入二十二军的,但是当时红军主要活动地带还是在南片,在南康、信丰、安远和赣县韩坊这一带。当时韩坊乡、长演乡(现为韩坊镇长演村)、庄坑乡的苏维埃政府,都是红二十二军协助成立的。”叶林说。
历史上,位于桃江河畔的横溪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圩镇,桃江是水上交通大动脉,往上可以通到龙南、全南、信丰,往下能通往赣州,上游的木材、毛竹等都是走这条水路运输。大量的人流、货物在横溪渡口集散,靠着水运,横溪成了一个乡镇的服务中心,有供销社、医院、粮站、煤炭转运站、林场、学校等,各种机构都很齐全。
“红军在横溪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做宣传工作,张贴布告,写红军标语,动员大家参加红军,得到苏区群众的热烈拥护。”谢菁说。
《布告》的内容揭露了国民党“制造军阀混战,勾结英法日美,弄得中国大乱”的罪行,使全国人民穷困不堪,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布告指出,“革命风雷奋发,红旗世界弥漫……望我革命群众,快快来背枪弹,奋勇向前杀敌,加入红军火线”,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份《布告》如同革命火种,迅速在苏区大地燃起星星之火。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县苏区先后有2万余名优秀儿女参军参战,约占苏区总人口的10%,其中参加中央红军主力的有11107人。1933年春,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下,赣县一马当先,动员3470多人参加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授予赣县扩大红军工人模范师第二名的锦旗。
赣县苏区人民除积极参加红军外,还踊跃支前参战,苏区的支前组织主要有担架队、运输队、洗衣队、慰劳队、救护队,还有专门负责交通、侦察、警戒、破坏等任务的组织,苏区群众每年还要筹集大批物资和现金慰劳红军。
“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讲过很多关于红军的故事,我爷爷、大伯等很多村民都帮助过红军渡河,非常自豪。”王母渡镇退休干部聂瑞山说,他自小是在横溪村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
聂瑞山的爷爷聂家兴是横溪村有名的渡工,擅长扎木排、摆渡。有一天傍晚,一大批红军急匆匆地来到横溪渡要渡河。“听我爷爷说那次有1000多名红军,而当时这里只有我家有一条渡船,不够用,村民就从家里搬来门板、木头、竹子等,我爷爷和本村的10多个木排师一起扎木排,连夜送红军过河。”聂瑞山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禁止百姓帮助红军,大家都很害怕,不过受到布告、红军标语、红军实际行动等的影响,知道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村民们便毫不犹豫地帮助红军。他的大伯聂国荣那时只有13岁,那一夜他一刻不停地为红军摆渡,身体累垮了,天亮后是被人背回家的,休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红军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建赣县竹木采运供应站,全部把这些人招进去了,让他们生活有更稳定的保障。”聂瑞山说,政府还在横溪修桥修路、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产业,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当初《布告》的张贴地横溪,如今已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围绕“古渡、古街、古村落”的主体定位,着力打造古色古香的古村落风貌,分为古村文化街、红色文化区、公共服务区、精品民宿区、景色观光区、居民生活区、特色产业区、脐橙产业配套区等8个区域,还原横溪旧时“渡口风尘人不息,岸头车马日相催”的繁华景象,进而带动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