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赣州进一步加强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整合七里镇文化旅游资源

2020-06-17 17:35  阅读:125 

近期,赣州市下文调整《水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七里镇及周边区域)规划,旨在进一步加强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合七里镇文化旅游资源。

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六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以七里镇古瓷遗址而闻名,是体现“江南宋城”整体意向的重要节点。

赣州城东部的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如七条大鲤鱼嬉戏抢水上行,“鲤鱼”对岸,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赣南著名古镇七里镇(又称七鲤镇,今为七里村)。

七里古镇建镇2200多年,在古代是江西重要的名镇,它是赣江主要支流,贡水最下端一个大码头,距赣江起点龟角尾(八境台)七里左右,不但是中原通闽台的重要水上枢纽,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

七里古瓷窑是七里古镇历史文化的精华,七里古瓷窑始烧于唐代末年,历经五代、宋、元、明代早期终烧,续烧500余年,是江西宋代的四大民窑之一,是赣南最大的一处古代窑场,自古以来有“先有七里镇,后有景德镇”的说法。

七里镇窑址现有窑包堆积16处,遗址总面积2平方公里。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7月至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赣州市博物馆对七里镇窑址的周屋坞、赖屋岭两座窑包山进行考古发掘,考古成果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七里镇窑晚唐创烧,宋元鼎盛一时,明中期停烧,产品曾外销到东亚,是宋元江南四大名窑之一。现遗存有唐、宋、元代瓷窑窑包16处,分别是杨家岭、梧桐岽、高岭、鲤鱼形、殷屋背、殷屋对门、袁屋岭、郭屋岭、周屋岭、张家岭、周屋坞、殷屋岽、罗屋岭、刘屋岭、赖屋岭、砂子岭。

七里镇窑出土瓷器主要为民间日用品,有青釉、影青釉、白釉、褐黑釉瓷,器形多碗盏、杯、碟、壶、钵、罐、枕、瓶等,并有狮、蟾蜍等形象精美的高档瓷,器表有刻花、划花和模印的莲、菊、鸟、云、山、水、乳丁刻等纹饰。特别是在2014年对七里镇窑址周屋坞的考古发掘,出土的龙窑保存了高达3.6米的窑壁和8个层次的完整窑尾,是目前全国所见窑室最大、窑壁最高的龙窑,也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改、扩建次数最多的龙窑,也可能是延烧寿命最长的龙窑。

1

(图为七里周屋坞窑址)

民间传说“先有七里镇,后有永和镇,再有景德镇”。不少专家评说,七里窑器物可与景德镇窑、吉州窑相媲美,有标新立异,曲尽其妙的盛誉。这些精品经大庾岭古驿道,运至广州,远销海外。直至今天,陆续出土的三足炉、酱釉乳钉罐、白釉执壶、镂空卷草纹香薰等精美瓷器仍为国内罕见,让人叹为观止。

为充分挖掘和保护七里文化、古窑文化,赣州市启动了《赣州市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据悉,七鲤古镇文化旅游PPP项目占地1571.93亩,以“宋窑古埠,七鲤客家”为主题,依托“瓷窑、漕运、庙会、客家”四大文化精要,致力于打造面向赣粤闽湘的文化型古镇目的地、赣南首席休憩度假综合体和赣州首个商务文创示范区。

一千一百年后,七里窑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涅磐重生,迎接世人的驻足。七里镇除了窑址,木竹业同样出名,从宋代开始,七里古镇由于河道水运的发达,是当时赣州两个大竹木集散地之一。

七里镇是赣南著名的木材集散地,章、贡两水流域盛产木材。赣南从古至今一直是江南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地。贡水流域的木材就在七里镇编成大排顺赣江出鄱阳,然后沿长江到江南各地。

七里镇也是宋代著名的造船基地,它的造船规模曾是全国排名前四。七里镇利用赣南生产的木材资源,使其造船产业雄踞国内前茅。水东的造船传统,至今在水东造船厂还可见其依稀影子。

如今的七里镇,保存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如七里镇古窑遗址、万寿宫、仙娘古庙和池家祠。沿河一带有许多大古榕,据说有108棵之多,生机无限,灵气十足。

万寿宫、仙娘古庙,一片窑址,一段流水,一片落叶。潇洒见证着七里古镇,历史烟云的升起消去,共同走过宋风元雨,共同走过明月清风,共同走到现代进步的今天,七里镇未来可期!

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