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梅江河畔生机勃勃:阳光下,河里游鱼结伴嬉戏,不时漾起朵朵水花;岸边,白鹭悠闲觅食,时而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不远处,成片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此“世外桃源”美景在宁都随处可见。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宜居乐业的城市品牌,释放“生态红利”,让生态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因地制宜,将生态植入建设
走进黄石镇山梓村下彭小组,干净的入户水泥路两边是一栋栋整齐的民房。在房屋的旁边,一棵棵参天古樟尤为显眼。“古樟树旁边的几户人家这次都进行了土坯房改建,但村民自发给古樟树留下自由生长的空间。”该村村主任郭五生向笔者介绍道。如今,一棵棵古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近年来,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宁都坚持“发展生态化,建设景区化”建设理念,整合当地特色资源,将生态基因植入规划建设,赋予生态内涵。
一直以来,该县将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打造,整合红、古、绿资源,把生态规划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城区改造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城镇道路、桥梁、建筑、园林、水库、革命旧址等景观体现“生态+旅游”特色,真正实现移步皆景、处处水墨。
如今,梅江湿地公园、龙溪湖、反围剿纪念馆更是成为了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放眼宁都,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制度创新,建生态保护体系
在钓峰乡源尾村的黄金茶园,茶园绿意葱茏。山脚下,一块偌大的茶园展示图分外醒目。“这片茶园曾是我们源尾村人土黄色记忆,一下雨,到处都是黄泥浆。”该村村民谢怡新回忆道,就在几年前,这一块土地被列入清退复绿计划,种上了茶树。
近年来,宁都县强调“加快林业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宁都”,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
同时,该县还在各乡镇成立林政稽查中队,依据行政处罚法,建立林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此外,积极实施生态审计制度。在重点保护区域,宁都以生态补偿弥补发展不平衡的方式,近年来通过县财政拨付近千万元用于乡村护林员作管护工资,这同时也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政府生态保护“久久为功”的决心。
为打造“最干净小县”,宁都去年成立乡风文明“明察暗访队”,下到各乡镇、村组、街道进行明察暗访,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新闻等曝光环境卫生问题。“通过曝光,一些环境死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到处都干净多了。” 市民李春林由衷地说。
回归自然,闹市也有原生态
一边是生态景观,一边是大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宁都,城市建设主动“留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景处处可见。
登上永宁水口塔环视眺望:抬眼处,群峰叠翠,云雾缭绕;俯首处,行道树苍翠欲滴,梅江河碧波荡漾。
梅江湿地公园、龙溪湖自建成后,吸引了成百上千只白鹭在此栖息,已成为宁都市民观鸟赏景的好去处。“经常还能看到成群的水鸭在梅江河游来游去。”摄影爱好者彭林告诉笔者。
呵护生态、敬畏自然,在宁都已深入人心。
在对坊乡,世代为猎的曾氏一家,到曾明这一代已放下猎枪,成为自觉保护动物的一员。“爱护动物比起狩猎有意义多了。”曾明介绍道,像他一样放下猎枪成为爱护动物的朋友有不少,打开微信群,里面多达20人。
环保爱心延伸到江河湖。民间自发组建的业余护水志愿者多达30人,每年自发开展护水活动40余次,内容涵盖白色垃圾清理、树木种植、鱼类繁殖期禁渔等。
现如今的宁都,不仅“自家的孩子经常回来住”,更成了背包客喜爱的梦里江南水乡。
记者:郭柳菲
图片:钟小春 谢燕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