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亦是城市烟火气的代名词。近日,一则消息让沉寂许久的地摊经济频频登上热搜: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
这一指导方针可谓合乎时宜、顺应民心。客观看,疫情给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费市场低迷、群众就业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地摊经济天生就具有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特点,为地摊经济松绑不仅保障了民生,更抚慰了人们的心灵。一位摊主的话令人印象深刻:“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灯火交错,熙熙攘攘。热起来的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城市的生机”,更是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地摊经济曾经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噪音扰民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问题。因此,对于地摊经济,各地决不能“一放了之”或“一禁了之”,而应当本着民生情怀,用“绣花功夫”引导好地摊经济的发展,让地摊经济筑起民生“里子”,使其既有市场活力和消费动力,又能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相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于“种草养羊”和“放水养鱼”,变管理为服务,建立长效机制,提供精细化管理配套和制度化用心设计。具体来说,各地要因地制宜,立足城市基层治理,加强科学规划,哪些地方可以占道,哪些地段可以开放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活动区域如何划定,防止其“野蛮生长”;制定相关规则,对出摊时间、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作出规定,及时做好水电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避免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风险隐患,确保地摊经济井然有序,便民惠民。
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落实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准入经营商贩的商品、健康状况等进行备案,对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严防出现投机者把“好经念歪”,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让消费者放心购、安心买;全力做好帮扶服务,从货源选品、资金扶持等多维度赋能,为摊主提供全方位的经营支持,让摊主有活干、有钱赚,真正释放政策善意,最大范围地惠及民生。
小小地摊系民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陆续释放的政策信号已为地摊经济开出“绿灯”,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教科书式的操作,真正让地摊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