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抚州盟员沈阳: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020-05-25 16:09  阅读:36 

微信图片_20200525090441

沈阳(右一)在做公益活动 图片摄影 李诗

微信图片_20200525090534

沈阳和资助的留守学生在一起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李诗 记者 黄多亮)在抚州,如果你曾关注过志愿服务的话,那你一定看见过她的身影。从探望“事实孤儿”到情暖敬老院,从走访贫困学子到慰问抗战老兵,从夏日“送清凉”到冬日“送温暖”,她活跃在抚州公益的每个角落,看着一个个心愿被满足,一张张笑脸在绽放,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就是抚州盟员、爱心志愿者沈阳。

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

沈阳今年78岁了,是抚州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从55岁退休至今,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志愿服务,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在当地,提起她的名字,可能很少人知道。但只要提起“阳扬”——她在各公益组织所用名,无人不竖起拇指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阳扬阿姨”。

沈阳出生在江苏的一户书香人家,家境殷实。父母行善一方,深受当地民众爱戴。他们常常告诉子女“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年幼的她虽然不知道意思却始终将其铭记于心。“那时候缺医少药的,家里一天到晚都在赶制疥疮药,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送给新四军的。现在每次回家探亲,街坊邻居都会称赞他们是好人。”

长大后,沈阳来到江西求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蚕桑垦殖场,因丈夫在南城工作的缘故,之后辗转来到抚州市南城县林业局蚕桑场。当时,由于粮食紧张,一家人的温饱成了问题,沈阳便把三四岁的小女儿交给附近一位老太太抚养,之后女儿读书了,又接了回来。

几年后,老太太家里经济变得困难,时常吃不上饱饭,有时实在饿得难受就跑到沈阳住的宿舍里,这时候,沈阳就特意为她煮上一大碗面,放多点油,再加两个鸡蛋。每次吃完,老太太都会觉得身心舒畅,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就这样,老太太成为了宿舍里的常客。

“有一天,我到她家里去看她,她躺在那上气不接下气,一看见我就说想吃‘骨子’,我就赶紧买了排骨,剁了肉碎,给她熬了汤。吃完之后,她精神就大好了。之后我听人说,当晚她就去世了。”忆起往事,沈阳感慨万千。自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比她困难、比她弱小”的人。随着时日的增长,她也渐渐开始明白“雪中送炭”的不易与珍贵。

此后,沈阳一直热心公益,“走到哪里,爱便洒在那里”,但在她看来,自己就是“喜欢管闲事”。

沈阳有一邻居,他有个孙女,年仅9岁,却有70多斤。街坊们看到后虽然觉得奇怪,但都认为这是人家的家事,不好插手,还劝沈阳不要多管闲事。沈阳却不这么想,她很是担忧小女孩的健康,建议邻居带着孙女去医院做相关检查。邻居被她说动,决定带着孙女去做检查。沈阳见他是个外地人,对医院不熟悉。而自己在退休后又常常住院,认识很多医院的人,便自告奋勇帮他排队挂号找医生。最后女孩被查出颈动脉硬化,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多年来,沈阳的街坊邻居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路灯坏了找沈阳,水管堵了找沈阳,要修路了找沈阳,拿不定主意找沈阳,她总有办法解决的。而对此,沈阳从不嫌麻烦,“能帮上人家一点忙,让他们少走点弯路,我心里也能好过一点。”沈阳笑呵呵地说道。

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

除了街坊邻居的“闲事”,陌生人的“闲事”沈阳也会管到底。

多年前,沈阳在走访当地某乡镇时,发现有一家人异常贫苦。这家人祖孙4代住在一起,最大的已过鲐背之年,最小的尚在上小学。其中,两代老人早已退休,小重孙有听力障碍,平时需戴助听器,一大家子全靠青年一代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支撑生存,然而青年人自身还患有癌症。

在他们家里,沈阳看到他们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的低矮泥巴房,白天走进去都感觉黑漆漆的,除了一盏白炽灯外,再没有其他的电器。

谈话中,她得知这家人还不是低保户。于是就去询问当地村委会,经过沟通,村委会最终同意为其申请,最后,该户人家成功领到补助。

回到家后,沈阳整理出了两床棉被、一大包半新的衣服和数件油、盐等必需品,用箱子装好、邮寄给了该户人家,并宽慰他们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而且社会上有不少人士热心公益,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一直以来,沈阳不曾忘记当初自己下定的决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处于弱势的群体,并且帮“难”帮“弱”不帮“懒”。

“有些人仗着有国家资助,整天混吃等死,靠吃救济活着,这种人我是不会去帮助的。我帮助的都是一些比我困难、比我弱小的人。”

原先,沈阳家附近的街尾,住着一位老爷爷。由于儿子在外务工,老爷爷长期过着独居生活。沈阳担心老人三餐不济,每天都会盛好饭菜为其送去,若是得空,还会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有时,沈阳忙得抽不开身,便让儿媳帮忙送去,并嘱咐说:“炒菜的时候拿个盘子盛一点点,一个菜打一点,人家就够吃了,不能把剩饭剩菜给人家吃。”就这样,沈阳一送,送了6年,直到老人去世。

之后,老人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他知道沈阳平时喜欢种种花草,种种地,就在附近一块闲置土地上,开垦了一块地,好让她种点东西,并对沈阳说,“你对我爸这么好,我没在家的这几年都是你在帮忙,我只是挖点地没什么的。”沈阳这才没有拒绝。

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牵挂的问题,沈阳亦是如此。

小天(化名)是当地一小学生,自幼丧父,由奶奶抚养长大。母亲一直在外务工,每月会寄1000元回家,这是他们一家仅有的经济来源。虽然家庭困难,但小天坚强懂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知晓这一情况后,沈阳和在京抚州籍爱心企业家联系,很快,小天就收到了爱心企业家每年10个月、每月300元的助学汇款。

300元对大部分来说,可能只是个小数目,但对小天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收到汇款后,小天的奶奶激动地说:“300块钱可以每天为孩子准备一顿营养丰盛的饭菜,拮据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不那么拧巴。”

有空的时候,沈阳就会和小天奶奶通话,询问生活中的困难,宽慰他们不要担心,好好培养孩子,不辜负爱心人士的厚望与期待。有时学校放假的时候,小天奶奶会带着小天来看望沈阳。“我就跟他们说,‘这就像走亲戚一样’,我们家‘亲戚’都隔得很远。”

和小天一样,还有很多学子也成为了沈阳的“亲戚”。据悉,从2017年至今,经过沈阳的多方奔走,抚州市共有18个孤贫学子收到每年10个月、每月300元的助学汇款,并且,爱心企业家将一直资助学子直至大学学业。

“还有20多个孩子等着我帮他们申请资助,疫情期间,我没法一一走访。”沈阳皱着眉头,眼睛里充满着忧虑。“现在复学了,我又可以挨个了解他们的情况了,不能辜负企业家的信任,更不能耽误了孩子们。”

每次做完公益回家,沈阳都会把一天中发生的乐事、趣事、遗憾的事告诉家人。现在,全家人都支持她做公益,去帮助更多的人。就连年仅几岁的小重孙都跟她说,“太奶奶我到明年也可以跟着你去做公益,我也可以去唱歌,去帮别人扫地。”

“现在年纪大了,也不用吃那么多,衣服也是随便穿的,还不如多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就是马马虎虎跟着大家一起做公益。”顿了一下,沈阳说道,“最主要的是,这些年也是我最开心的,我想长期做下去,做到做不动。”

1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