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需用好传统节日载体2020年09月29日 21:32 来源:中工网
参与互动
今年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同为一天,对全国人民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上一次出现如此盛景,还得追溯到2001年。
当传统佳节和国庆节,双节合体,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快乐心情似乎都是双份的,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也无疑会更加强烈,更加直观,也更加深刻。
人们为什么要过节?首先是因为人们在劳作的同时,需要休息,需要身心的调节和放松。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离不开一个“吃”字,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大概也是源于此。
的确,民以食为天,尤其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食物带给人们的那种身心的快乐和充盈,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于是,节日因吃而生色,食物也因节日而固定化仪式化,在时光的流转中,馈赠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和节日本身一起,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
但“吃”只是节日最表象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中秋节为例,它是“月亮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同时也是“丰收节”,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在中秋节,从而让中秋节成为四季轮转的大节。
天上月儿圆,地下人团圆,人们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素心对月,各抒情怀,享受着回归自然的乐趣,共享亲情的温馨、秋收的喜悦。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诉求。
事实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人情味,积淀了中华文化的亲情、和善传统,体现了和谐、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也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也正因如此,国家从2008年起,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实际上是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让公民过好传统节日,首先要让人们了解节日和相关传统习俗。社会应该顺势利导,强化节日的仪式感,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激活、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传统节日文化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多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化创新,采用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新的生命力,充分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倘能如此,传统节日一样可以焕发时代活力。年轻人也就不会对“洋节”趋之若鹜。
传统节日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用好这一载体,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凝聚人心,涵养文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集体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进步。兹事体大,值得好好做文章。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