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吉安市全力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2020-09-20 11:03  阅读:147 

时值秋季,井冈大地上,杜仲、车前子、枳壳、固芷等中药材茁壮生长。近年来,吉安市深入贯彻实施“健康江西”和“中医药强省”战略,充分利用道地药材主产地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事业带动产业,产业助推事业,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服务不断优化,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不断强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19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0.8万亩;中药生产企业28家,中药药品批发企业77家,中药行业实现营收98.2亿元,占全省同行业19.4%;中医类医院13所,100%的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68.3%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中医馆,96%的乡镇卫生院、68%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

吉安市牢牢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四个强化”抓推进:

——强化组织实施。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强力的组织保障。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健康吉安2030年行动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实施意见》《吉安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中医药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工作举措。

——强化考核调度。吉安市将大健康产业发展列入各县(市、区)综合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召开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协调会,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项目用地、林地报批、产品研发、药品采购等各方面事项,推动部门责任落实。

——强化扶持服务。市财政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升级引导资金,各县(市、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药材种植、购地建厂、创新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全流程、全环节”扶持服务。

——强化招才引智。吉安市连续两年举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现场推进会和吉安·广州、吉安·深圳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对接推介会。市委主要领导率队走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邀请一批院士、专家为吉安市中医药发展把脉指导,并聘请侯惠民、黄璐琦两位院士为产业发展顾问。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优中医药健康服务

吉安市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入手,做强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不断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

人才培养“杏林计划”方兴未艾。庐陵中医自古名医荟萃、星河灿烂。以周炳文、周炳炎为代表的脾胃派,创立运脾转枢学说,以肖俊益为代表的攻下派,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享誉海内外。国家名中医李金生、国医大师伍炳彩星耀杏林。吉安市积极实施中医“名医”战略,调动发挥名中医的主体作用,分批组织名中医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宣讲义诊,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1890余人次;遴选12对指导老师和中医骨干建立师徒关系,启动全市第二批名中医带徒活动;收集整理编印省市名中医风采及学术经验等资料,编撰了《庐陵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吉安市扎实开展中医院等级创建评审工作,促进带动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泰和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永丰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中医院,9所中医院完成二级甲等复评,5所中医院列入全国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县级中医院。

中医药养生保健蓬勃开展。吉安市大力推动中医治未病、康复等养生保健服务,在各中医医院设立完善“治未病”科,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全市7所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先后被列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目前,全市有医养结合机构3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签约率达70%。

突出特色,挖潜增效,推动中医药产业内涵发展

吉安市围绕打造高质高效中医药健康产业链,推动中医药材种植、产业扶贫、中医药加工制造和热敏灸产业等融合发展。

中药材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以林下为主,大田为辅”的工作思路,做大商州枳壳、车前子、黄栀子等道地和特色中药材种植,借助龙脑樟原产地标记以及泰和乌鸡原产地、枳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优势,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成功争取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医药企业到吉安设立“定制药园”,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中医药加工制造加快升级。吉安市积极招大引强,对接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基地型、龙头型中医药产业项目,加大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普正药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我国首个中药消炎药省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高技术创新平台,并牵头成立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和协同创新平台。

热敏灸产业联动发展。全市艾草种植总面积超过了8000亩,1个种植基地被入选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定制药园项目单位,带动5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市现有4家较成熟的热敏灸产业及艾草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拥有2万平方米全省最大的艾叶油提取车间、2个二类医疗器械批件、3个国家发明专利。全省规模最大的峡江金坪热敏灸小镇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内设省内首个艾文化展示馆;5家中医院加入全省热敏灸联盟,1个省级热敏灸区域治疗中心正在建设中。(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徐瑞春)

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