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情况通报会
在九江市召开
对获评全省第一批
“美丽宜居示范县”的19个县(市、区)
进行了授牌
县政协副主席严考泉(左三)出席授牌仪式
据了解,此次获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的19个县(市、区)分别为:
横峰县、井冈山市、武宁县、湾里区、安义县、婺源县、寻乌县、全南县、资溪县、安福县、铜鼓县、芦溪县、靖安县、东乡区、渝水区、修水县、崇义县、浮梁县、贵溪市。
近年来,寻乌县积极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紧紧围绕“站前列、带好头、做示范、树标杆”目标定位,创新“五全”措施,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全力推动
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美丽宜居示范的强大合力。
一是齐抓共建。组建核心任务组、资金保障组、工作督导组及执纪问责组四个工作组,建立县领导调度、新农办牵头、部门专项督办、乡村主体、“大村长”统筹、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广泛参与。积极筹措资金投入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除财政投入2.2亿元外,通过中宣部协调,深圳市出资5000万元援助产业项目,并协调推动企业援建幸福小镇、东江源生态保护及村庄亮化等项目。
三是群众主体。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全国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南桥高排村和南龙村、文峰乡双坪村、吉潭镇圳下村4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规划建设全域推进
突出多规合一,注重乡村长远发展,对县域进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
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各村村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土味道和客家风貌,科学编制《寻乌县县域村庄规划》《寻乌县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规划》,绘制“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美丽蓝图。
二是注重示范带动。实施“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路径,以南桥镇、三标乡两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2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365户示范庭院样板,带动全域推进环境整治。
三是注重整治“两违”。坚决维护规划权威,深入开展铁皮棚、房边房和“两违”(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整治。2019年拆除乱搭乱建7533处,拆除违建面积55.7万多平方米。
四是注重补齐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原则,全域推进所有行政村“七改三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完成728个新农村建设,改水75793户,改厕59682户,改路1330公里,改沟1226.16公里,改塘968口。
管理维护全面加强
遵循“建管并举、建管并重”理念,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提升管护质量。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标准,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清理、厕所革命及生活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2019年,共清理各类废弃物5324吨、乱堆乱放点3851处,投入14773万元建设5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二是健全管护机制。推行省“五定包干”模式,出台“1+N”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方案,县财政拨付村管护经费952万元,建立“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管护机制,实现村庄环境常态长效管护。
三是压实管护责任。压实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明确县领导挂点督导、部门牵头负责、乡(镇)村主体、“大村长”统筹、帮扶干部参与、执纪问责组监督等六项责任,确保管护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集体经济全新发展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一是清空壳。投入2.3亿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84座,实现村均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二是稳增长。盘活闲置资产,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2019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962.81万元,平均每村17.13万元。
三是探新路。出台《寻乌县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从用好天保林公益林政策、规范农村小水电站管理、发展大棚蔬菜、实施土地增减挂等四方面盘活村有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文明新风全民共树
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创建和谐稳定的美丽宜居环境。
一是深化乡村治理。大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村共治、法润乡风”寻乌经验做法与“廖建强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八步法”,在2019年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作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优秀成果展示。
二是完善文化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新建图书馆于2019年1月12日开馆,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185个,“村村通”广播已覆盖所有行政村。
三是创建文明村镇。积极创建省级及国家级文明村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个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4个村获得“江西省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