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解渴江西制造业
本报记者 游 静 实习生 李少如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4.8%,增幅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6.2个百分点。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在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强化政银企合作,通过迅速行动、创新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制造业注入金融活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快起来!流程加快,纾困解难
疫情发生以来,办公室就变成了热线室,电话那头是急切想咨询融资政策的企业家。省工信厅企业指导处处长杨金娥,回想起这几个月来的情景,依然激动。
2月3日,省工信厅会同江西银行总行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工作机制,提供首批紧急融资额度50亿元;3月17日,省工信厅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实施“春润行动”,安排不低于300亿元的信贷资金,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助力复工复产。
我省推出的这两项融资机制,显著特点是“快”,打破以往企业融资需求需要银行层层审核的模式,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针对企业申请,银行优先开展尽职调查、审查审批、资源配置,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升融资服务效率。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全天候受理企业的融资需求,12个小时内将各地推荐的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推送给银行,银行一个工作日内开展对接,3个工作日内反馈对接初步结果。”杨金娥介绍。
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政银企携手与时间赛跑。截至6月19日,江西银行应急融资机制累计收集融资项目(企业)2548个,融资需求总额564.7128亿元;“春润行动”累计收集对接1196户企业,融资总需求157.92亿元。
动起来!互动增强,合力帮扶
“工信干部上门宣传融资政策,为我们联系银行,企业拿到了2390万元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高安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货物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这笔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让企业专注生产。
随着融资机制的建立,工信部门、银行机构纷纷行动起来。江西美宝利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江西银行德安支行主动对接,发放600万元的防疫专项贷款。地处吉安的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申报融资需求,当地工行简化流程,以往需要一个半月时间,现在仅用10天就为企业发放超过1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主动行动,加强互动,政银企形成帮扶合力。我省工信部门对企业需求、银行反馈实行日调度,提高融资需求对接效率。银行接收到经过工信部门推送的企业需求名单,提高支持面、减少风险源,实现风险可控、合作共赢。
“我们每天将银行反馈的对接、授信、放款情况,告知各地工信部门,让企业及时了解融资申请进度。”杨金娥介绍,政银企加强互动,提升了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持续激发了企业申报需求积极性。
强起来!创新方式,建立机制
6月24日,省内22家“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意向书,合计金额达7900万元。这是省工信厅联合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推出“中银工信通”,助力我省中小企业抗疫渡难关、复苏促发展的活动启动现场。
从重点保障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融资需求,到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求,再到聚焦中小微企业,引导、培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我省重点明确、路径清晰,不断创新融资服务模式。
思路一活,发挥了更大的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引导了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中银工信通”采取风险分担模式,由省工信厅分批筹集财政资金1亿元建立风险资金池,省中行按风险金的10倍即1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了中小微企业信贷的普惠性。
随着政银企合力加速破解融资难题,如何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长效融资机制?杨金娥告诉记者,我省正加强引导制造业企业登录“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利用智慧化平台,提升省内小微客户与银行机构融资对接效率。
据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统计,截至5月底,“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02.8万户,15.95万户企业通过平台申请贷款,11.1万户企业共获得贷款1949.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