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又一年,答卷写满赣南大地,幸福荡漾在红土儿女心间。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赣南老区和赣南人民的深情牵挂,踏上赣南这片红色土地,勉励赣南儿女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章江河畔的滨江公园,绿树成荫。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四年来,986万赣南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科学应对接连而至的疫情、汛情、旱情、火情等大战大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走前列、创一流的“赣州答卷”。近年来,江西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GDP总量达4524亿元,列全国城市第62位,比2019年前移6位。
图为凯马汽车生产线。
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四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升级行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已形成了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2年,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三大产业规上营收分别突破700亿元、1600亿元和2100亿元,分别增长79%、21%、24%。
2022年8月9日,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成功首发。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运行良好,江西省现代家具、稀土2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运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成投运,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成功首发,金力永磁成为全球同行业首家“零碳工厂”,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井冈质量奖获奖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4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认定公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净增680家、总量全省第二,入选省“独角兽”“瞪羚”企业21家、增长50%。
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全域试点有力推进,235项对标提升改革任务较好完成,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前列。抢抓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两省政府联合印发五年实施方案,率先建立深赣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首批21个近期重点推进事项清单。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保区进出口实现翻番,首进中西部地区20强。
赣州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区的团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正加紧施工。
城乡融合发生新变化。赣南人民盼望多年的瑞梅铁路和长赣高铁、赣州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区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龙高速建成通车,瑞金机场、五云码头主体完工,信丰电厂双机投运,新能源装机和年发电量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五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649个,宁都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安远获批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在上犹县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一艘游船穿行在绿水青山之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美丽赣州展现新面貌。水土流失治理、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省考”获评优秀,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县(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省级以上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万元GDP能耗下降3.7%,5个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在全国推广。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民生品质获得新提高。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达84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城镇新增就业7.9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56万人;新增学位7.02万个,总量达到159.4万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0年全省第一。
赣州市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入学难问题。图为赣州市凤岗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新校园上体育课。
这一串串数据,是赣州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苦干实干的成果,也是老区人民幸福生活节节高的真实写照。一张张笑脸、一段段奋斗时光,映照着为民初心,更激励着使命担当,引领着赣州广大干部群众努力续写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篇章。